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系统,人无骨不立,人无骨不行(走、动)。骨骼系统包括硬骨、软骨、结缔组织、神经组织、血管、血液。骨骼的功用包括支持、保护、运动、造血、储存营养。
最常见的骨关节病是骨性关节炎。骨性关节炎又名退行性关节病、老年性关节炎或增生性骨关节炎。本病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多,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病。除骨性关节炎外,其他常见的骨关节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腰椎病、痛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股骨头坏死、运动型损伤(跌打新老伤)、无名肿痛、偏瘫、滑膜炎、腱鞘炎、肋膜炎、网球肘等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统计,50岁以上的人中,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50%,55岁以上的人群中,发病率为80%,国外调查指出,有明显的骨关节炎X线证据者,在45—64岁年龄组中,男性占25%,女性占30%;而在65岁或以上的年龄组中,男性上升为58%,女性上升为65%。(数据来源《科普中国》)
通过临床调查也证实,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在59—69岁之间占29%,而在75岁或以上约占70%。(数据来源《科普中国》)
2024年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.1亿,首次突破3亿,占总人口比例的21.5%;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.2亿,占总人口比例的15.7%,65周岁以上人口居世界第一位。(数据来源《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)
若根据上述WHO数据和国外调查的发病率粗略估算,我国55岁以上的骨关节炎患者至少高达2.5亿(3.1x80% 亿),发病率约占18%。如果包括青壮年骨关病,保守估计,至少超过20%。骨关节病除了病痛,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家庭的经济和生活质量,因此,骨关节炎又被称为“下半生疾病”。1999年WHO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。
十大骨关节病 痛苦不堪
常见的骨关节病一般包括退行性关节炎、滑囊炎、滑膜炎、颈椎病、腰椎病、肩周炎、骨质增生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股骨头坏死等。
疼痛一日不除,就像洪水猛兽,一泻千里!
疼痛一日不除,就像地震,触目惊心!
疼痛一日不除,就像火山爆发,后患无穷!
。。。
发病率极高,知晓率、治疗率却极低
尤其是中老年人,骨关节病基本原因是骨质疏松,人群占比很大。相关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20岁以上民众知晓骨质疏松基本知识的,仅为11.7%。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,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很低,40-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知晓率为0.9%,50岁以上患者的知晓率也仅为7%。
40-49岁患者知晓率不足1%
随着人们生活、文化水平的提高,目前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的危害知晓率已经很高了,拒绝治疗“三高”的,即便在农村地区也不多见。但没有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,能接受并得到有效治疗的却不到2%,而在骨量减少时做有效干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,更是寥寥无几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骨质疏松的毛病并不是老了才会出现,但由于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,很容易被忽视。通常我们以为绝经期妇女及老年人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最为多见,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较少见。
骨关节病,在我国已被纳入慢病健康管理的范畴。因此,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,教育、干预等手段,减少发病率,提升中老年人的健康幸福度,势在必行。
重点强调:骨关节炎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
3分治7分养。疾病的治疗远远没有疾病的预防来得重要!!
如何预防?
1、控制体重很重要!
2、改变不良运动方式:避免长时间站立、跑、跳、蹲,少上下楼梯,少穿高跟鞋,少提重物。
3、减少关节过度负重,尤其攀登、跳跃等动作。
4、局部适时保暖,尤以阴冷天为重。
5、适量功能锻炼。
6、加强钙质摄取,抗骨质疏松症。
7、及时就医,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。
补钙关键看吸收!
光补不吸收白补!
有机钙无机钙啥区别?
补钙不想有这些后果,
看这一篇就够了…
我国从地域差异来看,农村地区膝关节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。而城市人口中,手部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率较高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,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。
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关节炎日,今年的主题为:“早期诊断和管理:为所有关节炎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”,旨在提醒大家,对关节炎要做到早预防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防止致残!
骨关节炎早期患者,我们建议:不要因为早期症状轻微就不重视,早期开始跟着风湿免疫科医生看,尽量不要让骨关节炎进展到需要手术治疗的程度和地步,再后悔没早点看风湿免疫科医生,就晚了!
保护骨关节应注意的小细节:
平躺时膝盖的负重是零,
站立和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-2倍,
上下楼梯时是3~4倍,
跑步是4倍,
下蹲和跪下是8倍。
保护关节,应该从年轻时开始!
免责声明: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。文中若有涉及药方验方治疗方案等信息,不代表本文观点,仅作分享,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推荐。